以点带面 IC卡或改变行业格局
IC卡的开发、研制与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点带面,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网络、软件、卡的读写设备、应用机具等多种产品领域的多种技术学科。除了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之外,在商业、医疗、保险、交通、能源、通信、安全管理、身份识别等非金融领域也屡屡出现其身影。一张小小的IC卡,背后却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今天,在全球有超过200个厂商销售IC卡和相关的设备和系统。银行IC卡市场空间巨大。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发行银行磁条卡20.7亿张,银行卡渗透率达到32%。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行的银行磁条卡在3亿张左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拟定的银联标准PBOC2.0芯片卡(IC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发行时间表,自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发行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那么每年需要替代的磁条卡又有4 亿张,因此每年的需求总量有望达到7亿张。若按照10~20元的保守单价计算,那么每年将产生70~140亿元的银行IC卡市场空间。
在这庞大的产业链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就是各大银行。近年来,全国银行卡发卡量、交易金额、受理终端、特约商户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 POS机达到120万台,ATM达到13万台,商户85万家,跨行交易金额3.26万亿,跨行消费交易金额2.31万亿元。银行卡应用迅猛发展提升了银行业务的创新和个人支付服务水平,增强了金融服务整体能力,有力地推进了银行信息化。
第二个利益相关者就是IC卡芯片的生产者。相关受益公司如大唐电信。其旗下的大唐微电子是专业从事IC卡芯片研发、多应用平台开发和产业化的国有高科技企业,早在两年前便涉足银行IC卡芯片的研制工作,具有先发优势。据了解,银行IC卡成本中80%集中在芯片上,这类公司作为IC卡产业链的上游企业,能够获得更具竞争力的优势。因此就不难理解,当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将银行IC卡的推广上升至国家意愿的时候,大唐电信的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加速上涨。
处于这条庞大产业链的还有在银行IC卡迁移方面具有优势和成长点的公司,其代表者有恒宝股份公司。据了解该公司占据银行磁条卡25%左右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拥有众多银行客户资源,其区位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使得它能够分享行业的寡头垄断利润。据悉,恒宝股份公司已经获得银联的银行IC卡封装以及个人化资质,将成为银行IC卡启动的主要受益者。
新一代IC卡的商机不仅仅来自于卡片的制造方面,新技术的出现,如通信业的3G技术应用,在一张IC卡上,除了基本的支付业务之外,还存在巨大的增值业务开发空间。在这一方面,上海环讯电子商务公司,作为一家从事网上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商,其总经理栾毓敏认为,未来IC卡的成功应用、大规模普及之后,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的成长空间将大为增加,而他们在IC卡增值服务这一盛宴中,将分得丰盛的一份。
而作为IC卡标准背后大力推行者的VISA,更是这一行业盛宴不可或缺的巨头。对于像上海环讯这的第三方金融机构群体近两年都一直成为VISA等卡组织关注的对象。
V ISA中国区电子商务部门一位人士表示,在IC卡执行标准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在应用上的突破,“众多的金融服务机构参与进来,将为IC卡业务和服务提供丰富的内容。随着电子商务尤其是电子支付市场的成长,非现场支付开始跻身支付结算市场的主流,这样的一群伙伴对于各个卡组织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海外的VISA雄心勃勃,而国内的银联同样不甘示弱,除了网上支付的合作伙伴之外,银联将触角伸向电信领域,与各大电信运营商联合起来做大支付市场。
2006年4月,中国银联与中国电信宣布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一款采取银联的IC卡标准的智能电话产品,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通信功能之外,还融合了包括转账、支付等多项银行卡受理功能。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和银联成立合资公司—— 联动优势,进军手机支付市场。据该公司总经理张斌介绍,2008年奥运会之前,这家公司还推出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支付业务。
当电话、手机成为一张智能支付卡时,那么对于这些电信运营商来说,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通信角色,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电信运营商已经成为发卡金融机构。这种现象在国外已经出现,例如日本和韩国不少电信运营商已经在很多领域中扮演银行角色;而在美国,从网上支付起家的Paypal公司已经成长为最大的信用卡发行公司。
一张IC卡的出现,也许改变的将是整个行业的大格局。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