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一卡通,公众便想到它的便利,乘车、餐饮、缴费都能“潇洒一挥”。然而,由于办理一卡通需缴纳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押金,且办理的人越来越多,押金总额巨大,利息也就很可观。如截至2011年底,广州“羊城通”卡共发行935.25万张,所收取的押金共计2.039亿元,累计利息476.75万元。而很多地方对相关信息罕有公布,巨额押金及其利息的去向因而备受关注。虽然公众、媒体要求公布押金及利息明细账的呼声一直没停过,但效果并不理想,刘巍的遭遇便是明证。有人感叹,水泼不进、针扎不进,巨额押金成了糊涂账。
一边是公众强烈吁求,并热情地献计献策;一边是发卡公司讳莫如深、三缄其口。相关公司之所以能耐得住性子、不为所动,是有其原因与底气的:是否公布押金相关信息,法律法规并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办卡的市民不会为区区十几元或几十元较真,即便像刘巍那样较真,但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更为重要的是,只要行政主管部门不发话、不表态,押金可以照收不误,去向仍可含混不清,至于公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无关紧要,起码不是最重要的。
巨额押金不该是一笔糊涂账,它关系的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更关乎公众权益。且不说发卡公司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必须公开相关信息,并接受公众监督。单从现代契约角度来讲,公众从缴纳押金之时起,就已经和发卡公司形成契约关系,因而有权知道押金的具体去向,发卡公司也有义务提供相关的信息。如果发卡公司因为自己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仗着有公权力 “撑腰壮胆”,拒不履行义务,无疑会遭到责难;而行政主管部门如果该出手时不出手,最终受伤的将是政府的公信力。
一卡通押金问题并非无法解决的难题,冰释公众疑虑也很容易,关键看有关方面将公众的知情权摆在什么位置,能否出实招、动真格。比如,广州市物价局和交通委员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羊城通”的制卡成本、押金等进行独立审计,并定期公布相关信息,受到了公众的欢迎与好评。这无疑是一个好的范例,愿这个范例成为一卡通“通”而不“卡”的开始。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