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元年,这一年也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快速起步的一年。在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之后,与之相关的产业都如雨后春笋般爆发。作为物联网感知层之核心感知技术——RFID在这一年里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今年行业里有喜也有悲,但其热门程度仍不亚于往年。
看点一、工信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于年底公布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2月7日,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此之后,从中央主管部委到行业、省市,多点、多层次的物联网规划密集出台,这些规划从政策、应用、资金等多个层面形成了对中国物联网的强大政策推动力,为中国物联网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看点二、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落到实处
2011年4月,财政部出台《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包括:物联网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项目。2011年5月,继财政部发布《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后,工信部办公厅与财政部办公厅又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不仅对《办法》中涉及的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及重点支持内容做了补充阐述,并对申请资格、条件和程序做了详细说明。
《物联网专项资金》的出台,有力地带动了各行业、各省市、各地方政府对物联网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资金的切实投入,使政府对物联网的支持真正由虚变实。在年内,不断报道出地方物联网项目获得了专项资金的支持。
看点三、2.4G破冰移动支付标准之争或现新局面
11月29日,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政府、学界、业界各位专家共同探讨移动支付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模式以及趋势。此前市场上广受关注的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在会上也传出了新信号:曾一度被误读为将逐步淡出标准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2.4G移动支付技术,已列入了国家标准的制定范畴。
工信部科技司副巡视员代晓慧在会上表示:工信部已与央行共同启动移动支付标准制定工作,"标准将涉及13.56M以及2.4G两种技术".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王立建指出,"国内企业没必要盲目追寻"符合国际标准",因为很多情况下国际标准会让企业损失利润率,透露目前移动支付产业标准的制定仍在过程中,预计定稿将在明天上半年。国家金卡办主任、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张琪则指出,"移动商务迅速发展,我们应利用这一机遇拉动国产芯片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依赖国外芯片"."在移动支付的标准上,我们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然后尽量的统一,将来的标准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选择。建议银行在进行机具在改造时,可同时考虑13.56M和2.4G双频。"以上发言均传递出明显的信号: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2.45GHz方案将纳入行业标准。
看点四、国产芯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在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中,国家金卡办主任、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张琪在演讲中表示移动商务迅速发展,我们应利用这一机遇拉动国产芯片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依赖国外芯片。
就在2011年里,国内有好几家企业推出了自主研发的RFID芯片。如凯路威电子的自主知识产权物联网核心技术——X-RFID芯片,同方微电子THD86系列芯片,坤锐电子的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Qstar-35等。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