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人上中安网!

关注我们  

安防网 >> 一卡通 >> 行业新闻

盘点2011 智能卡行业风景这边独好

2011-12-21 16:31:58 来源:卡技术与安全 责任编辑: cps911 收藏本文
 

  在编辑出版杂志2011年12月刊的时候,我们发现,在2011年接近尾声之时,有关这一年里行业发展的态势令人十分振奋。重新回顾杂志一年来对移动支付、社会保障卡、城市通卡、物联网、电子标签等相关行业热点的关注与探讨,笔者突然萌生出一种将相关信息归总的念头。“百花齐放春满园”。鉴于此,我们将一年内的行业动态汇集在一起,与大家一同分享大好的行业风景。


  一 、EMV迁移


  作为智能卡行业的专业媒体,我刊自2003年就开始设立专题来介绍银行IC卡的内容,较早的开始介绍EMV的技术规范和欧洲银行IC卡的改造案例。2011年面对国内EMV迁移市场发展的趋势,我们再次把报道中心聚焦在我国的金融IC卡的发展近况上,并连续两期(7月和8月刊)刊登专题介绍文章,关注EMV迁移。


  继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4月1日正式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银发[2011]64号)文件之后,金融IC卡市场再次引起了智能卡行业厂商的关注。


  2011年5月24日,全国金融IC卡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联、各国有及商业银行的相关领导、负责人齐聚一堂,为我国金融IC卡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大会明确提出了选择47个城市开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工作的内容,要求这些城市整体加快金融IC卡推进步伐,即:2012年新发行金融IC卡应在当年新发银行卡中所占比例较以前明显提高,并制定了再2012年底金融IC卡受理机具POS(销售点)终端与ATM(自动柜员机)改造基本完成的目标。


  此次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李东荣先生指出:金融IC卡应用于移动支付、网络支付等新兴渠道相结合,打造我国全心支付应用体系、增强交易整体安全、提高社会大众对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度。金融IC卡应有效支持多应用,成为金融与其他行业应用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各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在推行金融IC卡多应用时,要坚持标准统一的应用实现。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巡视员李晓枫先生透露:截至2011年3月底,国内已累计发行金融IC卡1100余万张。截至2011年4月30日,各商业银行累计完成POS接触式改造89万台,ATM接触式改造10万台;中国银联存量POS总量约198万台,完成接触式改造并发生金融IC卡交易的终端总量约155.3万台。中国银联根据试点地区和项目需要,已投放26.4万台非接触式受理终端。全面推进金融IC卡工作局面已经形成。银行卡已成为我国公民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之一。截至2011年7月,全国银行磁条卡累计发卡量已达约26亿张。


  二、移动支付


  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伴随着智能手机,诸如2011年9月中国银联与HTC正式发布的首款银联移动支付智能手机HTC“惊艳”(HTC“惊艳”搭载了Android2.2操作系统,在SD卡中内置了支持中国银联标准的手机支付方案,具备手机银行、信用卡还款、缴费通(移动、联通、电信、电费等)、余额查询等远程支付功能,并支持银联POS机刷卡消费等近场支付。)等的粉墨登场,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商业模式竞争也日渐白热化。


  而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另一阵营,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积极申请手机支付牌照。中国电信于2011年3月成立了“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于4月成立了“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也将成立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虽然至今三家运营商的移动支付牌照还在审批过程中,但他们构筑的未来移动支付的态势已经初露端倪。


  从国际市场上来看,2011年10月25日,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In-Stat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随着移动支付用户数到2015年增至3.75亿,市场对近场通讯(NFC)设备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到2015年全球NFC芯片年出货量将超过12亿。


  In-Stat研究主管艾伦?诺基(Allen Nogee)说:“随着NFC芯片成本下降,以及NFC无线电与其它芯片功能的整合,将NFC技术融入手机的收益将超过成本。整合型芯片的增长还将使NFC无线电可以利用那些已深度渗透市场的技术。例如,目前市场渗透率达100%的蓝牙无线电可以与NFC无线电进行整合,成为采用NFC技术的原始设备厂商(OEM)的选择。”


  三、社会保障卡


  2011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启动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工作,并且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由不足1.5亿张增加至8亿张,覆盖全国60%人口。为全面推广金融功能,具体规划为:从2011年起,2011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2013年起这项加载功能将全面推广,5年内基本实现升级功能,年内,我国将增发9000万张社保卡。


  按照人社部规划,加载金融功能后,该卡将可作为银行卡使用,具有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功能。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后,社会保险费缴纳、待遇领取等业务将可通过该卡直接办理。各项社保待遇、面向个人的各类就业扶持政策补贴的领取、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后的费用支付、非即时结算后报销费用的返还等业务,都集成到社保卡加载的银行账户中办理,实现集约化管理和服务。相关升级或发卡成本将由人社部门和银行共同分担。


  对此,清华大学就业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未来,社保卡将逐步向居民身份认证卡过渡,而现有的身份证则会向社保卡靠拢。

 
  与此相关,社保卡金融化政策,促发国内EMV迁移再次加速的强心剂。有关人保部和央行于2011年8月发布的《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从两方面促进了我国EMV迁移加速:一方面激发了银行发行金融IC卡的动力;另一方面,确保了我国金融IC卡未来四年的发行量(未来4年新发社保卡将超过6亿张)。未来五年,金融IC卡的发行将进入爆发期。


  EMV迁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IC卡制造、银行后台系统改造以及使用环境改造等环节。整个产业链主要包括前端的IC卡制造,以及后端的支付终端生产两个环节。IC卡制造主要涉及芯片制造商、卡基制造商、COS系统开发商、IC卡制造商;终端制造商主要包括ATM机和POS机制造商,还有系统设备商等支持企业。


  根据EMV迁移进程,不同公司将沿着两条主线接连受益,分别是:1)基于IC卡替换和迁移受益的IC卡芯片制造企业、COS系统开发企业和IC卡制造企业;2)终端改造和替换受益的POS机和ATM机制造、租赁企业。


  相关制卡企业:


  制卡类公司——东港股份、易联众、恒宝股份、天喻信息;


  芯片类公司——晶源电子;


  设备类公司——新国都;


  四、城市通卡


  11月2日至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第十届城市通卡年会在大连隆重召开。回首十年年会的发展,我们似乎可以清晰的看到城市通卡十年来的发展足迹。在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马虹的专访中,我们了解到,十年来,城市通卡确确实实反应出行业在不断地成长。在十年前大家在年会的议题中过多谈到的内容还是如何搭建一个单一城市的IC卡应用系统,但是到了十年以后,这个问题已经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大家在十年的运营当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丰富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也在不断地突飞猛进。


  在今年的城市通卡年会总结上,马虹主任简要介绍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先后出台的,关于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中相关的系列技术标准。马主任指出,下一步还会对标准进行进一步的修订。此外,在今年的年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已经正式启动了互联互通的工作,各领导和第一批已经接入的城市都已经通过了互联互通的仪式。接下来就是逐步的对已经具备了互联互通技术条件的这批城市的系统进行验收并进行技术跟踪和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时接入平台。汇总此次城市通卡年会召开过程中展现出得行业信息,我们坚信,今后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互联互通一定是一个大的趋势。


  全国城市一卡通系统集成企业互联互通资质认证名单(《全国城市一卡通系统集成企业互联互通资质认证管理办法》,可登陆:http://www.icfw.com.cn/NewsShow.aspx?parent_id=20080805174632513071&menu_id=20080805174647280074&news_id=20111101092524957815):


  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天津市通卡公用网络系统有限公司


  珠海亿达科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五、物联网


  提及物联网的发展,笔者在对之前有关移动支付、城市通卡、EMV迁移的资料整理过程中十分深刻的感受到:事实上,无论是EMV迁移还是移动支付、城市通卡、社会保障卡,所有这些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割裂为之。同时,所有这些相关内容的前行都离不开物联网的发展。让我们来继续关注一下2011年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动态。


  2011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长苗圩在《求事》杂志上发表的《推进物联网产业快速有序发展》一文在网上被火爆转载。在文章中,苗圩指出:一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意义, 物联网是互联网和通信网的网络延伸与应用拓展,具有整合感知识别、传输互联和计算处理等功能,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物联网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沟通向人与物、物与物扩展延伸,它的应用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学管理、缓解资源能源约束提供了可能,拓宽了道路。加快发展物联网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新的突破方向,物联网成长潜力大、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不仅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而且能够有力地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物联网,将为我国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近年来,物联网在公共服务领域加速拓展,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水平开创了一条有效途径;


  二要进一步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路和重点,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发展物联网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部分领域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物联网在交通、物流、金融、工业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国防军事等领域已有了初步应用。但是,物联网技术集成性高、应用跨度大、产业链长、产业分散度高,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在发展中,从物联网核心架构到各层次的技术与产品接口大多还未实现标准化,大规模应用所需的条件和市场还需要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针对我国物联网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目前已有的基础,我们要加强统筹协调,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物联网在重点领域的深入应用,力求实现重大突破。一是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掌握发展主动权。三是加强产业合作,面向重点领域开展应用。四是发挥市场优势,培育和壮大物联网产业;


  三要多措并举推进物联网快速有序发展,当前,加快发展物联网,必须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分别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典型应用示范。完善政策法规,营造健康发展环境。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六、结束语


  每一次总结都是为了更好的收获未来。2011年即将悄然走过,迎接我们的是即将到来的2012年。让我们一同关注,一同开拓,为行业内更加灿烂夺目的2012而努力!

【想第一时间了解安防行业的重磅新闻吗?请立即关注中安网官方微信(微信号:cpscomcn)——安防行业第一人气微信,万千精彩,千万不要错过!!!

中安网官方微信

关键词2011智能卡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无关。

24小时阅读排行

本周阅读排行

订阅邮件
安防速递

每天三个要闻,知晓行业关键

E 周 刊

一周事,一朝知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