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安防到物联网:跨RFID又一代

2015-01-28 09:07:49 来源:千家网 责任编辑: huangliyun 收藏本文
摘要:作为二战时期诞生的“老”技术,RFID历经时间检验却愈发成熟,在层出不穷的新型识别技术中独树一帜且老而弥坚,被广泛应用于安防、交通运输等领域。与此同时,作为可连接万物的关键实用技术,物联网的兴起将赋予RFID新的生机和活力,并力促RFID发展应用焕发“又一春”。

  安防应用仍是主流

  安防是RFID技术从军事用途转为民用的试验田,也是将RFID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向一个全新高度的领域。目前,RFID在安防领域的发展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该技术的主流应用,并为其他领域RFID的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华信金溢朱红光指出,目前RFID在安防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频和超高频的应用上,RFID已成为安防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嘉德恒安秦德虎谈到,目前RFID在安防领域主要应用包括门禁系统和考勤系统、停车场管理、电子巡更、防盗报警、防伪管理、人员定位、商品防盗以及其他安全管理等几个重点领域,其中出入口控制是RFID在安防领域最广泛的应用。

  除了在狭义安防领域的上述几种应用,RFID还在车辆管理、电子证照、物资管理、公共事业安全(如食品溯源)等泛安防领域的应用日趋丰富,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实现了不同行业内的局部物物相联,构筑起广义物联网的基础。

  物联网应用汇成新蓝海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RFID技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诸多无线连接通信及识别技术中脱颖而出,在促进物联网落地的同时,自身也得以更深入地发展应用。

  目前,能够实现物与互联网“连接”功能的技术,包含红外技术、地磁感应技术、RFID技术、条码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都可以将物以信息形式连接到互联网中,而RFID技术相较于其他识别技术,在准确率、感应距离、信息量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华信金溢朱红光认为,物联网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物与物之间的通信与控制,物与物之间的区别就需要一个能够识别的“身份证”,但如果要标识海量的物体并要求自动识别和读取物体的信息,最合适的技术就是RFID技术,该技术也是物联网中数据采集的一种关键技术,能够把海量的物体或商品的信息进行自动化的高效识别和采集。

  在应用方面,丽泽饶儒群指出,在物联网尚未到来之时,RFID就已经在零售、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的发展,物联网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而RFID技术不断创新的应用、技术与标准的发展也依然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借助物联网的强大推力,势必也将对RFID在精细化应用、标准和协议统一及兼容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产生推动作用。

  物联网炙手可热,RFID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物联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必须认识到,目前RFID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应用仍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其未来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物联网领域。嘉德恒安秦德虎就提到,物联网的发展或将推动RFID的应用不断扩展延伸,但要真正实现普及应用仍有一段路要走。

  组合应用以扬长避短

  RFID作为安防及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相关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日渐丰富,市场应用也逐渐深入,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延伸,但同时也必须看到,RFID目前仍面临着标准缺失、兼容性不足等诸多挑战,导致漏读等现象并带来安全隐患。对于中国RFID产业链而言,缺乏核心技术也是制约发展应用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标准缺失的问题。因RFID技术及标准的制订机构众多,各国开放的频段不同,这都降低了RFID读写器与标签的互通性、兼容性,从而难以统一适用。在一些特殊环境中,RFID的无线电波信号会产生干扰与衰减,进而影响数据读取的可靠性与准确度,降低了RFID的适用范围。

  其次是RFID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嘉德恒安秦德虎就直言,RFID大规模应用产生的信息安全及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是目前RFID技术需要解决的挑战。由于RFID便捷的读取性,使得其芯片上储存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他人获取,甚至在很多非自愿的情况下,隐私信息在不经意间被读取,甚至造成被追踪。对于门禁类产品以及金融类产品,其后果更加严重。随着基于RFID技术打造的手机支付功能兴起,其所面临的安全形势正日益严峻。

  对于中国RFID产业而言,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RFID产业的发展仍较为落后。嘉德恒安秦德虎指出,虽然国内RFID厂商已超过100家,但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超高频RFID方面,由于技术门槛较高且国内发展较晚,技术相对欠缺,从事超高频RFID研发生产的企业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对此,华信金溢朱红光就谈到,任何识别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比如RFID就存在可视性方面的不足,但在没有比之更适合的技术出现以前,我们在使用这项技术的时候就应当发挥它的长处和优点,尽量规避它的局限性和不足,并将多项识别技术进行组合应用,以取得最佳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安防物联网RFID
分享到: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邮箱: tougao@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品牌推荐

排行榜

24小时 本周 本月
论坛热点 最新话题